塔塔向上海通用和长安福特马自达供应零部件 |
如果说在“创业初期”,中国许多汽车品牌靠低成本低价格打开了国内外市场之门的话,那么时过境迁,当原来的优势渐渐失去的时候,还能靠什么? 塔塔来了 中国低成本优势难再 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记者 裴达军 塔塔来了,终于还是来了。 可以先不着急,因为首先来的不是让中国民众曾经惊叹的、不到两万人民币的小车Nano,但是拥有全球最便宜车的塔塔,同样拥有令人惊奇的低成本零部件生产能力。 当中国汽车行业还在争论Nano什么时候进入中国,对中国低成本汽车有多大冲击时,看中中国市场的印度人,用自己零部件先探中国路,塔塔终于开始行动了。 邻邦印度的塔塔,这个去年才开始为中国同行们密切关注的汽车公司,旗下的独资零部件企业南京塔塔汽车零部件系统有限公司,将在6月份供应中国最主流的合资乘用车企业上海通用和长安福特马自达,这个消息对中国零部件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当中国汽车企业还在为低成本生产沾沾自喜的时候,塔塔在国际贸易中零部件便宜中国同行20%的报价,无论如何,会让多数中国汽车不能感到轻松,当然,中国零部件企业会首先感到不安。 同样不安或者说更不轻松的,是靠低成本维持竞争的中国众多汽车厂家,当亚洲和全球一些发展中国家有着比中国更加低的劳动力成本、物流、制造成本时,中国汽车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伴随着一些企业转型的是国内市场下滑,国际市场遇阻。市场是最好的答案。在迈向中高端、提升品牌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低成本与转型的博弈,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衍生出新的核心竞争力? 这是中国车企必须攻克的难题,因为跨过这道坎的过程,也就是迈出了寻求新的竞争力的过程。 低成本再临大考 一直以来,在国内外市场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品牌,从2007年开始,遭遇了市场下滑。今年一季度下滑更甚。中国乘用车销量一季度依然保持同比20.4%的增长,但是与韩系、美系、欧系、日系保持增长相反,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3年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达到-0.3%。 同样下滑的还有利润,在不断攀升的原材料价格压力下,合资企业的赢利能力得到充分体现,而多数自主品牌利润开始大幅下滑。造成下滑的问题是复杂的,但是从本质上来说,靠低成本低价格取胜的中国品牌,越来越陷入不利境地。 事实上,当众多合资品牌的车拉低价位,同时不断推出小型车时,中国汽车品牌传统的价格区间市场,已经没有过去非常大的价格优势。 过去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正是中国汽车引以为豪的,但是从去年开始,这一优势逐渐失去。中国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专家预言,中国劳动力的短缺不可避免,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不断上涨的趋势,给本没有多大降价空间的中国汽车企业带来的困难,将会更大。 统计数据显示,近3年来,印度每年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速都在30%以上。麦格纳总裁霍根十分看好印度的零部件业,他认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削弱了中国汽车零部件的竞争优势。”零部件价格竞争优势的渐失,给整车厂家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成本与价格的矛盾无法调和以适应市场。 靠什么再战? 国际国内市场对中国低成本优势已经提出了严峻挑战,如果说在“创业初期”,中国许多企业靠低成本低价格打开了国内外市场之门的话,那么时过境迁,当原来的优势渐渐失去的时候,我们靠什么? 低成本是车企普遍追求的,但是多数中国企业并没有在低成本的基础上,提供非常具有高性价比的车,这是矛盾的焦点所在。因为很多企业的低成本是不规范经营基础之上的低成本,误解了低成本制胜的真意。 在原材料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低成本并没有实现高利润,而且长此以往,利润的下滑,会招来市场和企业运营双重困难的打击。 国内市场自主品牌不断下滑的例子,说明了当合资品牌压低价格或者推出较便宜的产品后,靠低成本竞争的中国企业,目前还缺乏应对的招数,只能靠慢慢积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与合资企业相比,前两年还风风火火的自主企业,在管理、品牌、技术上更处下风,“中国式”的低成本增长也越来越不利。 做高附加值产品、提高技术、向高端迈进,提升品牌,越过低成本门槛,走汽车发达国家走过的路,许多车企选择了转型,但是成本惯性和自身调整对这些企业带来的阵痛,将会持续。问题是,若干年后,当回头审视时,中国企业会在多大程度上走出低成本圈子?因为时间耽搁不起,市场更是不容许有闪失。中国汽车不能舍弃市场而转型,需要在维持甚至扩大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实现转型。 因为印度的塔塔看着你,泰国、越南人看着你,同样,俄罗斯、巴西甚至墨西哥人也一样看着你,他们同样寻觅着靠成本取胜的机会。 转型的期望 塔塔探路中国,只是未来众多汽车低成本国家崛起的典型代表,事实上,中国汽车产业从开始崭露崛起迹象到稍后的高速发展,视线和讨论的焦点,从没有游离于低成本增长到底能撑多久这个话题之外。 当然这也不能责怪中国车企,中国国情和汽车产业的基础、底子,决定了创业初期所走的低成本低价格路线,但是事态的发展,必须要求中国汽车走出低成本低价格的圈子,去寻求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 许多自主品牌企业在这个关头选择了转型,过去急功近利,急于提高市场份额,而且一些汽车产权不是很清晰,致使核心技术的研发难以有长期进展,这些弊端正在更改,企业也认清,只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形成品牌、产品优势才是长期优势。 因此,转型中,对技术和研发越来越重视,投入也越来越大,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方面,包括奇瑞、吉利、华晨在内的自主品牌厂商都投入了重资积极研发,在品牌宣传和传播上,更加显得平静而理性。 低成本并不是只有比对手成本低才具有竞争力,低成本也不等于价值链中各个环节成本最低,过去靠单纯成本最低发展,这不是中国汽车做大做强、成为走向国际知名品牌的的路子。 调整转型中,培育未来核心的竞争力,是中国汽车的最大的任务。 四川大地震后,中国民众的爱国热情得到空前凝聚,对自主品牌的支持呼声非常高,可以看到,自主品牌也在不断地努力,期望中国汽车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