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格局初现端倪 |
汽车不仅可以汽油、柴油为动力,还可以煤制甲醇、乙醇、电力和燃料电池为替代燃料。记者从近日举行的第十一届北京科博会以及同期举行的“能源利用与新能源开发国际论坛”上了解到,随着能源和环保压力的日益加大,我国汽车工业正在压力中谋变———清洁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格局也初步显现。 甲醇汽车产业前景可期 “醇醚燃料特别是煤基甲醇燃料,已经在山西等富煤省份系统运作了20多年。实践证明,它是能够实行规模化有效替代的能源,有望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山西省燃料甲醇与甲醇汽车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和晓弛兴奋地说。 山西省是在国家主导下最早进入燃料甲醇与甲醇汽车研发领域的省份。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家有关部门就与山西省联合启动了在载货车上掺烧M15甲醇汽油的示范项目。经过20多年的应用和研发,目前,甲醇燃料发动机、甲醇汽车整车和尾气净化装置等关键技术已相继解决。 据和晓弛介绍,目前山西省推广甲醇燃料工作已经从“试验示范阶段”进入到“产业化推广阶段”。截至2007年底,山西全省累计销售甲醇汽油50余万吨,消耗甲醇13万余吨,建甲醇加注站770余座,其中高比例甲醇加注站17个。参与掺烧的车辆达3000万辆次,参与示范的中巴车共260辆,最长行驶里程达36万公里。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2006年底已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占全球已探明总储量的12.6%。”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荣惠康认为,“与石油相比,在规模条件下煤制甲醇的经济性有很强的竞争力”。 据和晓弛介绍,甲醇作为车用替代燃料,具有资源丰富、技术成熟、成本低廉等诸多优势,可以实施规模替代。“在生产经济性方面,甲醇可用高硫劣质煤进行生产,由于生产途径多,工艺路线基本成熟,生产成本可控制在1000元/吨左右。与此同时,在使用经济性方面,目前汽油零售价大约在6670元/吨,而甲醇仅为2850元/吨,经济性非常明显。” 依托于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日益成熟的研发技术,甲醇汽车正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国内一些汽车公司已经研发出甲醇轿车,其中奇瑞已研发1.6L排量经济型甲醇灵活燃料轿车,并于去年通过专家评介会,其动力性、排放性、经济性方面都优于汽油车,排放已达国3标准。在山西太原进行两次试验运行后准备投放出租车市场。而上海华普已研发出M100甲醇轿车,也准备投放山西市场。 在大马力甲醇汽车发动机方面,研发生产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据了解,山西省已与一汽解放公司达成协议,将尽快组建山西一汽靖烨发动机制造公司,研发生产高比例大马力甲醇发动机,其功率为90—280马力。一汽解放公司相应开发匹配的甲醇货车今年也将投放市场。 车用能源多元化产业格局初显 车用能源多元化一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着力点。2006年底,为持续推动我国清洁汽车的发展,科技部启动了“十一五”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该项目以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为“三纵”,以燃料电池和动力蓄电池技术、电驱动系统技术、共性基础技术为“三横”,进行电动汽车“三纵三横”的总体研发布局,同时加强代用燃料汽车整车和关键技术的研发、示范应用与市场推广。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国除了“以煤为基础”的甲醇汽车外,乙醇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气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已初步显现。 据荣惠康介绍,现在我国已有9个省市在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年用乙醇量约达130万吨。在混合动力方面,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奇瑞汽车、吉利集团、长安集团等多个汽车企业都已开发出相关车型,其中长安集团混合动力MPV车CV11已经下线,即将实现产业化。在燃气汽车方面,已有一汽、上汽、奇瑞、东风、吉利等近10个厂家的数十款产品,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在纯电动汽车方面,比亚迪公司在电池综合性能开发上已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电动轿车电池寿命、快速充电、续行里程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轿车整车上也解决了最高车速、加速时间等技术难题,为产业化创造了条件;此外,上汽集团也联合国家电网公司成功开发出了电动客车,目前10辆825路电动公交车已经在上海成功上线运营。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是大势所趋。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总监任勇认为,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及汽车厂商都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对我国汽车工业来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既是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保的挑战,也是抢占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国家发改委4月25日最新公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164批)》2008年第29号公告显示,今年共有包括上海大众的帕萨特燃料电池轿车在内的7款新能源汽车获得生产许可,一次性批准7款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也让人们看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美好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