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整车及零部件市场商机须谨慎把握 |
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之一,且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汽车以及相关产业已经成为中俄两国经贸关系新的着力点,而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在开拓俄罗斯市场不断取得成功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保持发展势头,接受市场竞争的挑战。 俄汽车及零部件市场广阔 据预测,由于俄罗斯本国汽车生产能力有限,仅乘用车,到2010年就需要200万辆以上的海外品牌以整车进口或本地生产的方式来满足。近年来,俄罗斯汽车销售增势惊人,吸引了众多国际车厂前来淘金。据俄罗斯欧洲商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2008年第一季度俄罗斯市场上的外国品牌新车销量达45.4万辆,同比增长54%。 记者从近日在哈尔滨召开的第63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上了解到,2007年俄罗斯汽车材料、部件及零部件市场总额为327亿美元。其中,初级市场总额约为79亿美元,二级市场总额约为248亿美元。在二级市场中,进口车用零部件所占的比重为42%;而在初级市场,俄罗斯生产商在零部件市场的占有率还不到1/3,大多数部件是国外进口的装配接头和组合件。就目前俄罗斯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来看,至少有一半的份额为外国企业占有。 据有关资料,在俄罗斯2000多家汽车组件供应商中,只有5%的厂家产品符合国际质量标准。这对于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来说,无疑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竞争空间。 我对俄贸易后劲足从第63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了解到,俄罗斯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中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出口最集中、最重要的市场。良好的性价比是中国汽车产品能够在俄罗斯市场上站住脚的重要因素。 中俄汽车及零部件贸易有着良好前景。首先,近几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水平在迅速提升,产品竞争力明显提高。第二,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竞争优势目前主要体现在低成本、低价格优势。而俄罗斯经济日趋活跃,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将给中国对俄汽车出口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中国整车和整套散件出口持续快速增长,直接带动零部件出口增长。另外,中国汽车产品在俄罗斯的售后市场也为零部件出口带来了机遇。在交通便利性方面,中俄两国相邻,产品出口可以通过铁路或船运等多种方式,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目前,中国向俄罗斯出口汽车的企业众多,几乎所有具有较强实力的汽车企业都开展了对俄汽车出口业务,且大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其中,长城汽车是较早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之一。 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整体发展来看,强强联合正日益成为主流。通过联合兼并、优势互补以及资源整合,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在实现三个转变:从能力建设向品牌建设转变;从引进消化向自主开发转变;从国内汽车市场向国内外两大汽车市场转变。随着整车厂进行全球性的择优采购,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加快了全球化步伐,汽车零部件系统设计、模块化供货成为主要发展趋势。 开拓俄市场面临挑战尽管中俄汽车零部件贸易与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但必须看到,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重整车、轻零部件观念严重;大多数零部件企业生产规模仍然偏小,多家零部件企业只为一个整车企业配套,成本高、效益差;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同质化现象严重;研发能力差,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等等。 综合有关专家的建议,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在开拓俄罗斯市场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企业战略上,要明确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出口的指导思想。不能将出口仅仅作为权宜之计,要将其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 第二,在产品战略上,要放弃低端、低价战略,在可按受的价格之间寻求平衡。树立和宣传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竞争力。 汽车因其成本高、使用年限长,对技术服务的要求十分严格,特别是在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技术服务更成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建立了运行有效的销售服务网络,才能取得用户的信任,逐步打开并稳定占领市场。 第三,在产品质量上,要严格把关。汽车零部件的质量特别是可靠性,是决定产品出口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低端产品不能是低质量产品。特别是俄罗斯本身就是汽车生产大国,具有比较完备的技术标准和法规政策,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入俄罗斯市场更应严把质量关,消除俄消费者心中的疑虑。 企业必须研究进口国的市场准入条件、技术法规、标准和评定程序,防止盲目进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据有关报道,从今年7月1日起,中国商用车出口俄罗斯如不能达到55项质量标准认证,则无法进入俄罗斯市场,而此前只需要通过11项检测即可。目前这一新政策已经开始影响我对俄汽车出口。 第四,国内同行必须避免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恶性竞争。产品同质化、目标市场同一化非常容易出现恶性竞争,同行之间为抢夺市场甚至不惜竞相压价,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压缩了自身利润空间,而且为进口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提供了口实。因此,为了保证长远发展,出口企业在加强行业自律的同时,国内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做好汽车产品的出口监管调控和企业间的协调工作。 |